捷運座位又冷又硬!通勤族嘆「難補眠」 官方揭設計真相
捷運是很多通勤族每天必搭的交通工具,然而,捷運座位的舒適度問題,卻成為許多乘客抱怨的焦點。尤其是長時間通勤的乘客,對捷運座椅的設計提出了不少質疑。
日前,一名長期在淡水與中正紀念堂站之間通勤的網友在Dcard上發文透露,自己搭乘捷運時,經常因為座椅過硬且無法調整,難以在車上補眠。他指出,捷運的座椅不僅硬邦邦的,還缺乏人體工學設計,既無法支撐頭部,也沒有足夠的靠背支撐,這使得他每次搭乘都難以長時間舒適地坐著,尤其是在較長的車程中,無法實現休息和放鬆。
這則貼文迅速引發網友熱烈討論。不少網友認同原po的觀點,直言捷運座位「又硬又滑」,並且「設計不符合人體工學」,使得人們難以長時間舒適地乘坐。有乘客甚至表示,「有時候連好好坐著都難,會滑來滑去」。
延伸閱讀:
不過也有乘客指出,捷運座椅的設計是出於安全考量。捷運座位的硬度和冷感材質,實際上是為了符合防火要求,並保障乘客的安全。台北捷運公司曾解釋過,捷運座椅的材質選擇是基於消防安全需求,所採用的FRP(纖維增強塑膠)材料,具有防火性能,能夠在火災等緊急情況下,提供較高的安全性。因此,儘管座椅硬且冷,這是為了保護乘客在緊急情況下的安全所做的妥協。
來源:Dcar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