氣候變遷報告!全球暖化若再惡化 世紀末台灣夏天恐長達7個月
國科會與環境部近日共同發表「2024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」,發出全球暖化的嚴重警訊。報告指出,若全球不採取有效減碳措施,最糟糕的情況下,台灣夏季恐將延長至7個月,高溫超過36度的天數將增加75天。這將對重要糧食如水稻、玉米的產量造成重大影響,中期預測顯示水稻產量將減少13%,世紀末減少18%,畜牧業及養殖漁業同樣將面臨高溫衝擊。
農民楊海光指出,高溫會導致病蟲害頻繁,影響水稻生長和產量。「溫度高,白粉質多,稻穀不飽滿,產量就少」,他說,面對高溫,他們會通過引入活水降低田間溫度,但這種措施效果有限。近年來,天氣的劇烈變化,讓農民更加難以應對強降雨及其帶來的損害,「快要出穗時的豪雨,會把花沖走,蜜蜂也無法授粉,結果變成空包彈」,楊海光無奈地說。
根據報告,高溫天數的增加將顯著影響糧食作物的產量。水稻在世紀中和世紀末將分別減少13%和18%。玉米則在北部和東部地區受影響最大,畜牧產量和海水升溫也會對魚獲和養殖漁業造成衝擊。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研究所教授李明旭警告,減碳失敗將導致熱緊迫從南向北擴展,從平原向山區蔓延,對蛋、肉及乳製品的生產造成經濟層面的衝擊。「當糧食和能源大量依賴進口時,氣候韌性難以談起」,李教授強調。
▼報告預測,在高碳排放的最糟情況下,高溫超過36度的天數將增加75天,世紀末夏季將長達7個月,冬季變得更短。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表示,即便全球升溫僅2度,冬季也僅剩40到50天。熱島效應將被加強,升溫最高的地方很可能是現在熱島效應最強的部分。全球暖化4度與1.5度的衝擊差異巨大,減碳顯得尤為重要。
未來乾旱和極端暴雨將更加頻繁,劇烈天氣可能成為常態,侵台颱風數量減少但強度增加。報告通過不同暖化模式預測,即便只是推估,卻是一個重要警訊。許晃雄強調,乾旱趨勢對台灣水資源構成巨大挑戰,未來需要在不影響生態的情況下節水和創造水源。「未來減災、防災難度增加,我們需要提升耐災能力」,許教授說。
李明旭教授指出,儘管對氣候變遷應對已有共識,但科研和治理缺乏量化論述,無法明確評估減少風險的具體措施。報告再次強調,減碳是勢在必行的責任,環境問題是跨部門、跨領域的議題,每個人都應共同承擔起這一責任,為地球的未來盡一份力。
延伸閱讀:
來源:網路資料